欢迎光临鑫凯(长兴)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网!
专业水处理设备生产提供商打造水处理设备行业标杆
400-0808-06013375715035
当前位置: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

鑫凯(长兴)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咨询热线400-0808-060

联系人:熊先生
联系电话:0571-87358179
手 机:13375715035
传 真:0571-87068640
E-mail:sales@571water.com
杭州办事处:杭州市上城区临丁路大唐商务大厦B座5楼502
工厂地址:浙江省长兴煤山绿色制造产
业园西部分区中南高科.长兴绿色智造产业园B13

纤维束过滤器反洗频率过高的原因有哪些?-杭州鑫凯

时间:2025-09-09 17:20:38 点击:0

纤维束过滤器反洗频率过高,本质是滤料 “未达到设计截留能力却频繁触发反洗”,其原因可从反洗控制逻辑异常、原水水质波动、设备结构或运行参数失衡、滤料性能衰减四大维度拆解,具体如下:

一、反洗控制逻辑异常:触发条件设置不合理或监测失效

反洗频率由 “触发条件” 直接决定,若控制逻辑偏离实际需求,会导致 “误触发” 或 “提前触发”,是高频反洗最常见的人为因素。

1. 压差 / 时间阈值设置过低(核心人为原因)

  • 压差阈值过低:反洗的核心触发条件是滤器前后压差(ΔP),正常设计阈值为 0.08-0.12MPa。若误将阈值设为 0.03-0.05MPa(远低于滤料饱和截留对应的压差),会导致滤料仅截留少量杂质就触发反洗 —— 例如,原水浊度稳定时,本应 8 小时达到 0.1MPa,却因阈值设为 0.05MPa,3 小时就强制反洗,频率直接翻倍。

  • 时间阈值过短:部分系统采用 “时间 + 压差” 双重控制(时间为备用条件),若将时间阈值设为 2-4 小时(正常应为 8-12 小时),即使压差未达上限,也会按固定短周期反洗,导致 “无效清洁”。

2. 监测仪表故障或校准失准

  • 压差计(差压变送器)故障:压差计是反洗控制的 “眼睛”,若出现以下问题,会传递错误的 “污染信号”:

    • 仪表零点漂移:实际压差仅 0.04MPa,却显示 0.09MPa(接近阈值),触发反洗;

    • 取压管堵塞:滤前 / 滤后取压口被杂质堵塞(如原水含黏性胶体),导致测量值失真,误判为压差超标;

    • 仪表损坏:直接显示虚假高值(如固定显示 0.15MPa),强制系统高频反洗。

  • 浊度仪监测偏差:若以 “出水浊度” 为辅助触发条件(如设定浊度>0.5NTU 反洗),浊度仪校准不当(如将实际 0.3NTU 测为 0.6NTU),会误判出水超标,频繁启动反洗。

二、原水水质急剧恶化:杂质负荷远超滤料设计承载能力

纤维束滤料的截留能力有明确上限(如设计处理浊度≤20NTU),若原水水质突然变差,杂质(悬浮物、胶体、有机物)浓度骤升,会导致滤料快速饱和,被迫缩短反洗周期。

1. 原水悬浮物(SS)或浊度骤升

  • 典型场景:

    • 雨季地表水:降雨冲刷导致流域内泥沙、枯枝落叶进入原水,浊度从 10NTU 升至 50NTU 以上,滤料孔隙 1-2 小时就被填满,压差快速突破阈值;

    • 工业废水前端工艺失效:如预处理沉淀池加药不足、斜管堵塞,导致进入过滤器的废水 SS 从 50mg/L 升至 200mg/L,滤料截留负荷翻倍,反洗频率被迫从 8 小时 / 次缩至 2-3 小时 / 次。

2. 原水含黏性或易板结杂质

  • 若原水含大量黏性物质(如造纸废水的纸浆纤维、食品废水的蛋白胶体、油田废水的油污),这类杂质会快速附着在纤维束表面,形成 “黏性滤饼”—— 即使 SS 浓度不高,也会因杂质与滤料结合紧密,导致水流阻力快速上升,压差短时间内超标,不得不高频反洗(例如,原本处理清水需 12 小时反洗,处理含油废水时仅需 3-4 小时)。

3. 原水微生物大量繁殖

  • 若原水(如市政污水、循环水)中微生物(细菌、藻类)含量高,且未做好预处理(如加氯消毒),微生物会在纤维束滤层内快速滋生并形成生物膜

    • 生物膜不仅会堵塞滤料孔隙,还会因自身 “生长 - 脱落” 循环,导致出水浊度波动,迫使系统通过高频反洗控制生物量,形成 “反洗 - 生物膜再生 - 再反洗” 的恶性循环。

三、设备结构或运行参数失衡:滤层截留效率先天不足

若过滤器本身存在结构缺陷,或运行参数(如流速、滤层高度)未匹配设计要求,会导致滤料 “无法有效截留杂质”,表现为 “杂质穿透快、压差上升快”,间接推高反洗频率。

1. 滤料装填量不足或分布不均

  • 装填量不足:纤维束滤料的截留能力与 “有效滤层高度” 正相关(通常设计高度 1.2-1.8m)。若实际装填量仅为设计值的 60%-70%,滤层厚度不够,杂质仅需短时间就能穿透滤层,导致压差快速上升 —— 例如,设计装填量 100kg 的滤器,实际仅装 60kg,反洗频率可能从 8 小时 / 次升至 4 小时 / 次。

  • 滤料分布不均:安装时若纤维束固定不牢固(如滤帽松动、束带断裂),运行中会出现 “局部滤料堆积(过密)、局部滤料稀疏(空洞)”:

    • 稀疏区域水流速度快,杂质无法有效截留,直接穿透;

    • 堆积区域杂质快速堵塞,压差局部升高,触发整体反洗,形成 “局部污染导致整体高频反洗” 的问题。

2. 过滤流速过高(超设计负荷运行)

  • 纤维束过滤器的设计过滤流速通常为 15-25m/h,若为追求产水量,将实际流速提高至 30m/h 以上(超设计 20%),会导致:

    • 水流对滤层的 “剪切力” 增大,杂质在滤料表面的停留时间缩短,无法深入滤层截留,只能在表层快速堆积,形成 “薄而致密的滤饼”,压差短时间内超标;

    • 高流速还可能导致已截留的杂质被 “冲刷脱落”,随出水排出,若以出水浊度为触发条件,会频繁因浊度超标启动反洗。

3. 反洗不彻底(“假清洁” 导致二次污染)

  • 反洗频率过高与 “反洗效果差” 常形成恶性循环:若反洗时未彻底清除滤料内的杂质(如反洗水强度不足、气水联合反洗的气量不够、反洗时间过短),滤料内残留大量污染物,再次投入运行后,仅需 1-2 小时就会因 “残留杂质 + 新截留杂质” 叠加,导致压差快速上升,不得不再次反洗。

  • 典型场景:气水联合反洗时,空压机压力不足(设计 0.6MPa,实际仅 0.3MPa),无法将纤维束充分 “吹松”,杂质包裹在滤料内部,反洗后滤料仍处于 “半污染” 状态,运行周期自然大幅缩短。

四、滤料性能衰减:自身截留能力下降

纤维束滤料长期运行后,若出现老化、损伤或污染,会导致自身截留能力下降,即使原水水质稳定,也需通过高频反洗维持出水水质。

1. 滤料老化或物理损伤

  • 纤维束滤料(常用涤纶、丙纶)长期受水流冲刷、反洗摩擦、酸碱腐蚀(如处理工业废水),会出现 “纤维变脆、断裂、蓬松度下降”:

    • 断裂的纤维会导致滤层孔隙变大,杂质易穿透,为控制出水浊度,需缩短反洗周期;

    • 蓬松度下降会导致滤层整体压实,水流阻力增大,即使截留少量杂质,压差也会快速上升。

2. 滤料被 “不可逆污染”

  • 若原水含难以降解的污染物(如重金属离子、强黏性有机物、油类),长期运行后会在纤维束表面形成 “顽固附着层”(如油膜、金属氧化物层),即使加强反洗也无法清除:

    • 这些附着层会堵塞滤料原有孔隙,同时改变滤料表面性质(如亲水性变疏水性),导致杂质更易附着,滤料饱和速度加快,反洗频率被迫升高;

    • 例如,处理含油废水时,若未做好隔油预处理,油分附着在纤维束上形成 “油泥”,会使滤料截留能力下降 50% 以上,反洗频率翻倍。

总结:高频反洗的 “根源排查逻辑”

当出现反洗频率过高时,可按以下步骤定位原因:


  1. 先查控制逻辑:核对压差 / 时间阈值是否合理,校准压差计、浊度仪,排除 “误触发”;

  2. 再查原水水质:对比近期原水浊度、SS、有机物含量,判断是否存在水质恶化;

  3. 后查设备与滤料:检查滤料装填量、分布状态,测试反洗强度 / 时间是否达标,观察滤料是否老化、有无顽固污染。


通过 “从控制到水质,再到设备滤料” 的逐层排查,可精准找到高频反洗的根源,避免盲目调整参数导致资源浪费或滤料损伤。
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375715035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0571-87358179

二维码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