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反洗强度不足的影响
- 滤料结块、板结
水流冲击力不足,无法使滤料层充分膨胀(膨胀率<50%),滤料颗粒间摩擦、碰撞强度不够,截留的悬浮物、胶体等杂质难以从滤料表面脱落,长期积累会导致滤料结块(尤其有机物、微生物污染时),甚至形成坚硬板结层。
结块后滤层孔隙率下降,过滤时水流阻力骤增,进出口压差快速上升,迫使设备频繁反洗,降低运行效率。
- 过滤效果恶化
杂质残留使滤料吸附能力饱和,后续过滤时原水中的污染物无法有效截留,导致出水浊度升高、水质不达标(如从≤1NTU 升至 3NTU 以上)。
若残留杂质中含微生物,还可能滋生生物膜,进一步污染滤料和出水。
- 反洗周期缩短,能耗增加
因滤层阻力上升快,设备需更频繁地启动反洗程序,不仅浪费水、电资源,还会缩短阀门、水泵等部件的使用寿命。
二、反洗强度过大的影响
- 滤料流失严重
水流冲击力超过滤料颗粒的重力和摩擦力,导致滤料随反洗水排出(尤其粒径较小的滤料,如石英砂、活性炭)。
滤料流失会使滤层厚度不足、级配紊乱(如上层无烟煤流失后,下层石英砂暴露,失去 “粗滤 + 精滤” 的分级过滤作用),过滤精度下降。
- 滤层乱层、分层失效
多介质过滤器的滤料通常按 “上粗下细” 分级铺设(如上层无烟煤粒径 1.2-2.0mm,下层石英砂 0.5-1.0mm),以实现梯度过滤。
反洗强度过大时,滤料层过度膨胀(膨胀率>80%),不同密度、粒径的滤料混合翻滚,反洗后无法按原级配沉降,导致 “乱层”。乱层会使大颗粒滤料进入下层,细小颗粒上浮,过滤时杂质直接穿透滤层,出水水质恶化。
- 设备损耗加剧
过大的水流冲击会导致滤罐内壁、布水器、集水装置(如多孔板、水帽)承受额外压力,长期可能造成部件变形、松动或破损(如布水器缝隙变大,进一步加剧滤料流失)。
若采用气水联合反洗,过大的气洗强度还可能导致滤罐剧烈震动,甚至引发管道连接处泄漏。
三、反洗强度适宜的理想效果
滤料充分清洗:滤层膨胀率控制在 50%-80%,颗粒间剧烈摩擦,杂质彻底脱落并随反洗水排出,反洗排水浊度逐渐降低至接近原水(通常≤5NTU)。
滤料结构稳定:滤料无明显流失,反洗后按原级配自然沉降,分层清晰,保证后续过滤时的梯度截留效果。
运行效率最优:反洗后滤层阻力恢复至初始水平(压差≤0.05MPa),过滤周期正常(如 8-24 小时 / 次),出水水质稳定达标,水、电消耗处于合理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