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优化进水预处理(从源头减少杂质)
增加前置预处理环节:进水浊度>10NTU 时,前置絮凝池、沉淀池或粗滤器,先去除大颗粒泥沙、絮体,降低浅层砂滤器的截留负荷。
投加助滤剂:针对含粘性杂质或胶体多的水质,适量投加聚合氯化铝(PAC)、聚丙烯酰胺(PAM)等助滤剂,让微小杂质凝聚成大絮体,提高过滤效率,减少滤料堵塞。
控制进水水质波动:避免高浊度、高油污废水直接进入,工业场景需设水质缓冲池,稳定进水浊度≤10NTU、油污含量≤5mg/L。
二、调整运行参数(适配滤料截留能力)
合理控制过滤流速:将滤速维持在 20-30m/h 的中低区间(避免超 50m/h 的高滤速),延长原水与滤料的接触时间,让杂质均匀分布在滤层,而非快速堵塞表层。
稳定工作压力:保持工作压力在 0.2-0.3MPa 的稳定范围,避免压力突变冲击滤层,导致杂质穿透或局部堵塞。
避免超负荷运行:单罐处理量不超过额定值,大流量场景采用多罐并联分流,降低单罐滤料的截留压力。
三、维护滤料与设备状态(提升截留效率)
定期筛分与补充滤料:每 6-12 个月检查滤料,筛分去除破碎的细砂和杂质,补充同规格石英砂,维持滤层厚度 100-300mm,保证滤料级配稳定。
定期轻度化学清洗:每 3-6 个月,用 5%-8% 的稀盐酸或柠檬酸溶液冲洗滤料,去除滤料表面附着的顽固结垢和有机物,恢复滤料吸附与截留能力。
检查设备关键部件:每月检查布水器、滤水帽是否堵塞,及时清理堵塞物;确保阀门切换灵活,避免因流道不畅导致局部杂质堆积。
四、优化反洗效果(减少残留杂质)
采用气水联合反洗:含粘性杂质场景,启用气水联合反洗,先通气搅拌再水洗,提升杂质剥离效果,避免反洗不彻底导致的二次堵塞。
微调反洗参数:反洗流速控制在 80-100m/h,时间 20-30 秒,确保滤料充分流化但不流失,减少滤层内残留杂质。
定期排污:在过滤器进水端或底部设置排污口,每周手动排污 1-2 次,排出沉积的大颗粒杂质,避免其堵塞滤层底部。
五、日常运行监控(及时干预异常)
实时监测压差与浊度:当压差上升速度加快(如 8 小时内升至 0.03MPa),及时排查进水水质,提前采取预处理强化措施。
避免长时间停机:设备停机超过 24 小时,重启前先冲洗滤层 5-10 分钟,排出滤料表面滋生的微生物粘泥,避免开机后快速堵塞。


客服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