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断多介质过滤器滤料是否需要更换,可通过运行参数异常、出水水质不达标、滤料物理状态恶化三个核心维度综合判断,无需完全依赖固定更换周期。
一、通过运行参数判断:过滤阻力持续异常
这是最直观的判断依据,核心看 “进出口压差” 和 “反冲洗效果”:
进出口压差居高不下:正常运行时压差通常为 0.08-0.15MPa,若反冲洗后压差仍持续超过 0.15MPa,说明滤料内部已板结或截留的杂质无法通过冲洗清除,滤料过滤能力基本失效。
反冲洗频率异常升高:原本 1-2 天反冲洗一次的设备,若短时间内需每天反冲洗多次才能维持过滤,说明滤料吸附或截留能力饱和,无法正常承载过滤负荷。
二、通过出水水质判断:过滤效果持续不达标
出水水质直接反映滤料功能,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:
出水浊度持续超标:正常出水浊度应≤5NTU(部分场景≤1NTU),若连续检测发现出水浊度超过标准,且排除 “原水浊度骤升、布水装置堵塞” 等外部因素,说明滤料截留杂质的能力已下降。
特定指标异常(针对功能滤料):若使用活性炭滤料,出水出现明显异味、色度回升(如原水无色但出水发黄),说明活性炭吸附饱和,无法继续除味、除色;若使用磁铁矿等特种滤料,出水悬浮物含量反复超标,也需检查滤料状态。
三、通过滤料物理状态判断:直观检查滤料本身
打开设备观察口或人孔直接检查滤料,是最准确的判断方式:
滤料板结、结块:正常滤料应松散无粘连,若发现滤料形成坚硬块状(尤其石英砂、无烟煤),且反冲洗无法冲散,说明滤料已板结,无法形成有效滤层。
滤料粉化、磨损严重:用手抓取少量滤料,若轻轻揉搓即碎(粉化率超过 10%),或滤料颗粒明显变小(粒径比初始装填时缩小 30% 以上),会导致滤层空隙变大,杂质易穿透,需更换。
滤料分层混乱或流失:正常多介质滤料应按 “密度从大到小” 分层(如磁铁矿在最下层、无烟煤在上层),若分层混乱(如上层出现大量石英砂),或滤层整体厚度比初始装填时减少 10% 以上(滤料流失),会直接影响过滤精度。
滤料被污染无法清理:若滤料表面附着大量油污、黑色黏泥(常见于工业废水过滤场景),且通过加强反冲洗(如增加气洗)仍无法清除,说明滤料已被污染失效。


 客服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