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滤料特性
- 滤料种类与密度
轻质滤料(如活性炭、陶粒,密度 1.2-1.6g/cm³):反洗时易悬浮,若时间过长会导致滤料流失(如活性炭颗粒随反洗水排出),因此反洗时间需偏短(通常 8-12 分钟)。
重质滤料(如石英砂、石榴石,密度 2.6-4.0g/cm³):需较强反洗强度(如高流速或气水混合)才能剥离杂质,且不易流失,反洗时间可适当延长(10-15 分钟)。
- 滤料粒径与级配
细粒径滤料(如 0.5-1mm 石英砂):孔隙小、比表面积大,截留的杂质更紧密,需更长时间冲洗才能剥离(如比 1-2mm 滤料多 2-3 分钟)。
多层级配滤料(如无烟煤 + 石英砂 + 石榴石):需兼顾不同层级的清洁度,反洗时间通常比单层滤料长 3-5 分钟(避免上层粗滤料洗净但下层细滤料残留杂质)。
二、进水污染物性质
- 污染物浓度与类型
高浊度进水(如浊度>10NTU,含大量泥沙):滤料截留的颗粒物多且松散,反洗时易被水流带走,时间可略短(但需保证冲洗强度,避免杂质残留);若长期高浊,反洗时间需比设计值增加 20%(防止累积堵塞)。
高有机物 / 黏性污染物(如藻类、微生物、油脂):杂质与滤料黏结力强,仅靠水流难以彻底剥离,需延长反洗时间(如比常规多 3-5 分钟),必要时配合加药反洗(如投加次氯酸钠或柠檬酸),否则易形成 “黏泥团”。
- 污染物截留量
过滤周期长(如 48 小时)或产水量大时,滤料累积的污染物多,反洗时间需比短周期(如 12 小时)增加 30%-50%(例如从 10 分钟增至 13-15 分钟)。
三、反洗工艺条件
- 反洗方式
单一水洗:仅靠水流冲洗,杂质剥离效率较低,反洗时间较长(12-15 分钟)。
气水联合反洗:气体搅拌使滤料剧烈碰撞,杂质剥离更彻底,水洗时间可缩短(如气洗 3 分钟 + 水洗 8 分钟,总时间比单一水洗少 3-5 分钟)。
加药反洗(如酸洗、碱洗):化学药剂需与杂质充分反应(如去除铁锰氧化物需 pH 值调整 + 浸泡时间),反洗总时间会延长(如常规反洗 10 分钟,加药反洗可能达 20-30 分钟,含浸泡阶段)。
- 反洗强度(流速 / 气量)
反洗强度高(如水洗流速 15-20m/h,气洗强度 20-30L/(m²・s)):水流或气流对滤料的冲刷、搅拌作用强,杂质剥离速度快,反洗时间可缩短(如比低强度反洗少 2-4 分钟)。
反洗强度低:需延长时间以弥补清洁效率的不足(但需注意:强度过低可能无法使滤料膨胀,反而导致杂质无法排出,此时单纯延长时间无效)。
四、运行周期与滤料状态
- 滤料使用年限
新滤料:表面干净、孔隙完整,反洗时杂质易去除,时间可按设计值(如 10 分钟);
老化滤料(使用 1-2 年以上):可能存在磨损、板结或局部黏结,反洗时需延长时间(如增加 2-3 分钟)以确保深层杂质被洗净。
- 反洗排水浊度
反洗终点通常以 “排水浊度<5NTU” 为标准:若排水浊度下降慢(如反洗 5 分钟仍>10NTU),说明杂质剥离困难,需延长时间至达标(可能比预期多 3-5 分钟)。